湿疹,是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,伴有剧烈痉痒,病程慢性,容易复发。但到目前为止,湿疹的致病原因不明。
(资料图)
湿疹,一种变态反应,我国发病率近20%,发病原因不明湿疹,是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,具有长期、慢性、变应原不清等特点。
一般认为,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,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形性的皮疹为突出,并且皮疹呈对称分布,常有一定的渗出倾向,伴有瘙痒感,皮肤干燥、粗糙、苔藓样病变,具有易复发、缠绵难愈等特点,不但影响美观,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。近些年来,伴随着经济的发展、饮食结构的多样性和环境恶化等因素,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湿疹的流行性呈明显的增高趋势。
湿疹,在皮肤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,约占全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www.nfysw.com6成左右,湿疹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20%左右,南方高于北方。
西医对于湿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,还没有搞清楚,属于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。
湿疹发生的外在因子,包括生活环境、气候条件、外界刺激、食物、植物、化学物质、化妆品等,都会诱发湿疹发生。
湿疹发生的内在因子,包括过敏体质、遗传、系统性疾病、情绪和精神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。
目前,西医对于湿疹没有特效药,大多是对症治疗;主要通过抗炎止痒,多采用抗组胺药物、止痒剂、维生素、皮质类固醇类药物,但不能从根本上治愈。
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和扶持中医,很多皮肤科医生在实际诊疗中,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湿疹,疗效明显,但因为患者临床表现各异,在加上对湿疹的中医研究理论认识程度不同,对湿疹的分型治疗也有不同的看法。
具体来说,中医是如何解释和治疗湿疹的呢?
湿疹相当于古代医书中记载的“旋耳疮”在中医领域,湿疹相当于古代医学所记载的“旋耳疮”、“绣球风”、“浸淫疮”、“四弯风”等病。
现代中医对于湿疹病因病机的认知延续了前人的理解,强调湿疹的发生以体虚为本、风湿热邪为标的致病机理,
中医对湿疹的辨证分型:
1994年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《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》中将湿疮辨证分为湿热浸淫、脾虚湿蕴、血虚风燥三型。
但是,在实际临证中,并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。
比如,在《中药新药治疗湿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》中将湿疹分为湿热证、脾虚证、血虚证三型,这个分法,与我国著名的已故皮肤性病学专家、西安交通大学的刘辅仁教授的经典辨证分型相符。
湿疹中医如何遣方用药辨证治疗:
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的陈国勤教授经湿疹按脏腑论治分为:
肺气虚型湿疹:这个类型多与脾虚湿困型间杂。脾虚及肺,脾湿犯肺。肺主皮毛,具有宣发卫气,输精于皮毛的功能,肺气虚则卫表不固,皮毛憔悴枯槁,故脾虚湿困型慢性湿疹久治不愈。症见短气,自汗,畏风。其治疗除补脾外,酌加补肺气药(如黄芪、白术等)可大大提高疗效。
脾虚生湿型湿疹:多由饮食不节,而损伤脾胃,脾失健运,水湿内生而发病。症见:自觉身倦乏力,纳差,便溏,舌质淡,舌体胖嫩,苔白腻,脉缓。其治疗原则为健脾除湿,方可选健脾除湿汤化裁。这个类型在小儿多见,小儿脏腑娇嫩,形气未充,脾常不足,故小儿慢性湿疹健脾补中尤为重要。
肝风内生型湿疹:多见于与肝肾阴虚型间杂。慢性湿疹日久伤阴耗血,肝肾阴虚,肝失血养,风从内生,风胜则燥。这个类型的湿疹治疗时应注意平肝熄风。可选用钩藤、夜交藤、石决明、生龙牡、珍珠母等。
肾虚型湿疹:这个类型包括肝肾阴虚和肾阳虚。肝肾阴虚型,多因久病不愈,耗血伤阴,致肝肾阴虚,外邪乘虚而入,多见阴囊湿疹、外阴湿疹。症见:自觉口干,烦热,舌质暗红,苔少。治疗原则为补虚固肾,治疗方剂可选用六味地黄汤。
肾阳虚多见于脾虚湿困型。肾阳虚必致脾阳虚;脾阳虚可影响到肾阳虚。脾肾阳虚不能温化内外水湿,故脾虚湿困型慢性湿疹反复不愈。症见:腰酸腿软、形寒尿频。这个类型湿疹的治疗除补脾外,再加补肾阳药,疗效就会明显提高,治疗方剂可选用真武汤化裁。
湿疹如何分期大多数中医临床医师在实际诊疗中,将湿疹分为急性、亚急性、慢性三期。
认为认为湿热型相当于急性渗出性或合并感染性湿疹,脾虚型相当于亚急性湿疹,血燥型相当于慢性湿疹。
急性湿疹:常发病迅速,皮损为多形性损害,如丘疹、丘疱疹、水疱、渗液、糜烂、结痂、鳞屑等,常多种形态同时存在。皮损不固定,可发于任何部位,常对称分布,以头面、耳后、四肢远端、女阴、阴囊、肛门等处多见,亦可泛发全身。自觉瘙痒剧烈。
亚急性湿疹:急性期皮损炎症减轻后,或皮损反复不愈而转变成,以丘疹、鱗屑、结痂为主,可有少数水疱及丘疱疹,渗出较少,亦可见轻度糜烂面或轻度浸润,仍可有剧烈瘙痒。
慢性湿疹:可因急性期、亚急性期皮损反复不愈而转变成,也可一开始即呈现慢性炎症,皮损表现具有局限性,呈肥厚浸润,表面粗糙,覆有鳞屑,可有结痂、抓痕、皲裂及不同程度的苔癣样变,棕红色或带灰色,亦可伴有丘疹、丘疱疹。急性发作时可有明显渗出,瘙痒仍明显,常呈阵发性。
标签: